前端工程化
目前,Web业务逻辑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,前端发开已经从以WebPage模式为主转变成以WebApp 为主,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,拼凑页面,依赖 jQuery和其社区下的多元化的插件。
开发工程复杂了之后就产生了许多问题,比如:如何进行高效的多人协作?如何保证项目的可维护性?如何提高项目的开发质量?
我认为前端工程化主要应该从模块化、组件化、规范化、自动化四个方面来思考。
模块化
简单来说,模块化就是将一个大文件拆分成相互依赖的小文件,再进行统一的拼装和加载。只有这样,才有多人协作的可能。
JS 的模块化
在 ES6 之前,JavaScript一直没有模块系统,这对开发大型复杂的前端工程造成了巨大的障碍。对此社区制定了一些模块加载方案,如CommonJS、AMD、CMD和UMD等,某些框架也会有自己模块系统,比如Angular1.x。
CommonJS 是服务器端模块的规范,Node.js采用了这个规范。 可以将 Javascript 按照 Node 模块的方式定义,例子:
var $ = require('jquery'); function myFunc(){}; module.exports = myFunc;
CommonJS 加载模块是同步的,所以只有加载完成才能执行后面的操作。像Node.js主要用于服务器的编程,加载的模块文件一般都已经存在本地硬盘,所以加载起来比较快,不用考虑异步加载的方式,所以CommonJS规范比较适用。但如果是浏览器环境,要从服务器加载模块,这是就必须采用异步模式。所以就有了 AMD、CMD 解决方案。
AMD(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): 异步模块定义,可以异步的加载或依赖其他模块,支持的库如 Require.js, Sea.js ,例子:
//通过数组引入依赖 ,回调函数通过形参传入依赖 define(['someModule1', ‘someModule2’], function (someModule1, someModule2) { function foo () { /// someing someModule1.test(); } return {foo: foo} });
CMD是 Sea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,CMD和AMD的区别有:
- 对于依赖的模块AMD是提前执行,CMD是延迟执行。不过RequireJS从2.0开始,也改成可以延迟执行(根据写法不同,处理方式不通过)。
- CMD推崇依赖就近,AMD推崇依赖前置
//AMD
define(['./a','./b'], function (a, b) {
//依赖一开始就写好
a.test();
b.test();
});
//CMD
define(function (requie, exports, module) {
//依赖可以就近书写
var a = require('./a');
a.test();
...
//软依赖
if (status) {
var b = requie('./b');
b.test();
}
});
- UMD是AMD和CommonJS的糅合
AMD 浏览器第一的原则发展 异步加载模块。CommonJS 模块以服务器第一原则发展,选择同步加载,它的模块无需包装(unwrapped modules)。这迫使人们又想出另一个更通用的模式UMD(Universal Module Definition)。希望解决跨平台的解决方案。UMD先判断是否支持 Node.js的模块(exports)是否存在,存在则使用Node.js模块模式。再判断是否支持AMD(define是否存在),存在则使用AMD方式加载模块。
(function (window, factory) {
if (typeof exports === 'object') {
module.exports = factory();
} else if (typeof define === 'function' && define.amd) {
define(factory);
} else {
window.eventUtil = factory();
}
})(this, function () {
//module ...
});
现在ES6已经在语言层面上规定了模块系统,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CommonJS和AMD规范,而且使用起来相当简洁,并且有静态加载的特性。
import Vue from "vue"
function Func(){
//my func here
}
export Func
规范确定了,然后就是模块的打包和加载问题:
- 用Webpack+Babel将所有模块打包成一个文件同步加载;
- 用SystemJS+Babel分模块异步加载;
-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。
CSS处理
CSS 处理包含了 CSS 预处理和 CSS 模块化
CSS 预处理就是使用像 SASS、LESS、Stylus 等这样的预处理工具来优化 css 的开发过程,最终同样汇编成原生的 css
虽然 SASS、LESS、Stylus 等预处理器实现了CSS的文件拆分,但没有解决CSS模块化的一个重要问题:选择器的全局污染问题。
为了避免全局选择器的冲突,各厂都制定了自己的 CSS 命名规则:
- BEM风格;
- Bootstrap风格;
- Semantic UI风格;
等等,但这毕竟都是比较弱的约束,随着项目的增长,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。
从工具层面上,社区又创造出Shadow DOM、CSS in JS和CSS Modules三种解决方案。
Shadow DOM是WebComponents的标准。它能解决全局污染问题,但目前很多浏览器不兼容,对我们来说还很久远;
CSS in JS是彻底抛弃CSS,使用JS或JSON来写样式。这种方法很激进,不能利用现有的CSS技术,而且处理伪类等问题比较困难;
CSS Modules仍然使用CSS,只是让JS来管理依赖。它能够最大化地结合CSS生态和JS模块化能力,目前来看是最好的解决方案。Vue的scoped style也属于这一种。
组件化
组件化是基于模块化,在设计层面上,对用户界面(UI)的拆分。
从 UI 拆分下来的每个包含模板(HTML)+样式(CSS)+逻辑(JS)功能完备的结构单元,我们称之为组件。
其实,组件化更重要的是一种分治思想。
页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看作组件。页面是个大型组件,可以拆成若干个中型组件,然后中型组件还可以再拆,拆成若干个小型组件,小型组件也可以再拆,直到拆成DOM元素为止。DOM元素可以看成是浏览器自身的组件,作为组件的基本单元。
传统前端框架/类库的思想是先组织DOM,然后把某些可复用的逻辑封装成组件来操作DOM,是DOM优先(典型的就是 jQuery )。
而组件化框架/类库的思想是先来构思组件,然后用DOM这种基本单元结合相应逻辑来实现组件,是组件优先。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。
其实组件化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,以前的客户端框架,像WinForm、WPF、Android等,它们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组件化的。而前端领域发展曲折,是从展示页面为主的WebPage模式走过来的,近两年才从客户端框架经验中引入了组件化思想。其实我们很多前端工程化的问题都可以从客户端那里寻求解决方案。
目前市面上的组件化框架很多,主要的有Vue、React、Angular 等
规范化
模块化和组件化确定了开发模型,而这些东西的实现就需要规范去落实。
规范化其实是工程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,项目初期规范制定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开发质量。
常见的规范化内容有:
- 目录结构规范
- 编码规范
- 前后端接口规范
- 文档规范
- 组件管理
- 仓库管理规范(Git、SVN 等)
自动化
自动化的核心其实就是:任何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都应该让机器去完成。
常见的有:
- 自动化构建
- 自动化测试
- 自动化部署
自动化工具有: gulp、webpack、docker等
当然每个项目团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,不一定会全部遵守整个流程,但是了解和掌握前端工程化,对你以后组织项目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参考: